戴安澜(1904年11月25日—1942年5月26日),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
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1923年,考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安徽公学高中部。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看到祖国处在危难之中,心中十分难过,为了表达自己镇狂飚于原野,挽巨澜于既倒,誓死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正式改名为“安澜”。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
1933年3月,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荣获五等云麾勋章。1937年8月,升任第25师73旅旅长。1938年3月,在台儿庄战役中,戴旅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迫使台儿庄之敌后撤,得华胄勋章(一说宝鼎勋章)1枚。
1938年5月,在徐州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第89师副师长兼第31集团军总部干训班教育长。1938年8月,率部投入武汉会战,被第31集团军记大功1次。1943年4月1日,蒋介石委托李济深主持,为戴安澜在广西全州湘山寺前举行有1万多人参加的国葬。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1943年的秋天,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小赭山[2]故里。
1956年9月21日,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向戴安澜的遗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2009年9月10日,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