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线上教学
需要兼备温度与深度
张宪华 副教授
相较于专业必修课,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全校的公共必修课,其线上课程教学的地位尤为尴尬,不仅大班上课学生基数过大导致课堂互动十分不便,而且学生们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地优化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建设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大学语文线上课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01
披沙炼金选资源
线上教学耗费教师心血远超从前。线下的教学模式相对固定,教师只要备好课,完成批改作业的任务就可以了。而线上课,尤其是线上的资源课,则首先需要选择适合的课程。大学语文课程选择的是资源课加钉钉群辅导的方式进行的,慕课、超星、腾讯、网易等海量教学资源的存在就容易出现选择困难症,希望优中选优,的确使得备课量巨大。一开始,我们选择了超星学习通的资源课进行整合,后来发现里面的课程资源与教学大纲的契合度不高,后来我们又把阵地转移到了慕课网,选择了相对较为适合我们的陕西师范大学的大学语文名师课程。但是即便它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的大纲要求,但其中的语言学知识尤其是普通话和演讲方面的内容仍然不尽如人意,所以还需要自己加入相应的内容。
02
课堂温度巧营造
大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有温度的课堂,线上课堂更应该如此,教师应该摆脱“知识权威”的傲慢,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才能弥补教师不能面授的弊端,建设一个高效并且有温度的课堂。为此,我首先通过微信方式联系了班长支书和个别同学,请他们来告诉我他们理想中的大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个什么模式,他们基本在“不要变成死记硬背的高四语文”和“多讲作品,传达语文味道”达成了共识。这为我下一步教学设计提供了思路。其次我采用了灵活化的签到方式。一方面学生可以选择在慕课网上在规定时间内签到。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在钉钉网上采用成语接龙的方式完成签到。这种方式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一体,对于扩大非中文专业学生的语言水平有很大的益处,学生们的参与热情也很高。再有我充分地发挥了大学语文课堂在“抗击疫情”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学生把“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和“风雨与共,感恩有你”这样的煽情表述,改为“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这样的更有文采的诗句,来表达湖北人民对援鄂最美逆行者们的感激之情。演讲这部分的内容,我也计划设计“抗击疫情”这方面的内容,让同学完成一篇演讲稿。
03
教学步骤有条理
为了更好地完成线上教学的工作,我设计了这样的大学语文辅导答疑的六个基本步骤:课前预习了解内容,观看视频学习内容,关闭视频提炼内容,讨论问题巩固内容,拓展问题深化内容,课后作业延伸内容。第一步首先是让同学们了解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按照教学大纲预习教材。第二步让同学们学习上传的教学视频片段,每条十分钟左右,掌握重点、难点。第三步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提炼,中间有不够准确的时候老师加以解释。这一步能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四步是教师就学到的内容设计问题进行互动,并使之清晰化、条理化。第五步是教师把讨论的问题引向深入,加以拓展。第六步是布置一两个难度适中的思考题,让同学们课后查找资料尝试加以解决,更好地延伸学习的知识。
04
文本解读有深度
当我在网上读到某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设计“如果贾宝玉得了新冠肺炎,谁最容易被传染”这样无聊的问题并美其名曰为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时,我无比的气愤。大学语文课实际上是作品阅读课,能够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在深度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字斟句酌,领悟语言的精妙,才能更好地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因此,文本阐释不仅不能像“贾宝玉感染新冠肺炎”这样儿戏,甚至其深度不应该与专业学生有太大的差距。为此,我设立《诗经》主题阅读单元、《红楼梦》悲剧阅读单元、鲁迅经典阅读单元,通过深度解析这些经典作品,让学生体味语文学科的厚重,与这些伟大的灵魂进行心灵的直接对话,在对话的洗礼中完成人文精神的升华。
我想在今后的大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拒绝无趣与说教,更好地兼顾温度与深度,使那些兴趣不高的同学产生兴趣,而颇有兴趣的同学恋上它,爱上它。这方面,似乎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