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 | 三部《简史》选学(二)

作者: 时间:2021-11-05 点击数:

建党100周年

学习三部《简史》

为扎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断深化“四史”的宣传教育,引导我院师生牢固树立正确历史观,更好的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yh86银河国际学党史专栏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改革开放简史》《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简称三部《简史》)为学习重点,辅助大家学好历史、用好历史、学用结合,有力促进学史视野更开阔、明史脉络更清晰、思史理解更全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选学01

1982年至1984年,中央连续发出3个“一号文件”,不断推出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措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从根本上动摇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彻底的改革势在必行。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到1985年春,撤社建乡(镇)工作完成。实行了近27年的人民公社制度至此不复存在。这是农村经济和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基本上改变了实行30多年的统购派购政策,把农村经济纳入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轨道,促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农村改革取得的一个人们未曾预料到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的崛起。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一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使农村中集体的、个体的及私营的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这是农村经济的一个历史性变化。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兴起了一大批小城镇。这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的一个新事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拓展。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所有权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这是党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得出的全新认识。此后,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企业是工业生产、建设和商品流通的主要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过于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作为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为搞活国有企业,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广泛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通过企业主管部门同企业的厂长(经理)签订任期目标责任制合同,对责权和奖惩作出明确规定,以增强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感。到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有的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尝试。股份制的实行,使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进一步分离,给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986年12月,国务院在《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提出,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到1986年底,全国共有股份制企业6000余家。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不同所有制的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和国内劳动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国家的允许和引导下,取得迅速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的形成,开创了发展国民经济、方便人民生活和扩大就业的新局面。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科学技术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提上日程,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1986年11月,我国决定实施发展高科技的“863”计划。上万名科学家在不同领域协同合作、联合攻关,很快取得丰硕成果。中国的高技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体制改革也正式启动。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各级各类教育都得到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不断涌现。从1985年开始,高校毕业生分配实行计划分配与双向选择相结合。

《改革开放简史》选学02

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过程中,与思想路线拨乱反正相伴随,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新思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党长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但是,什么是现代化?怎么实现现代化?这些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好。邓小平1978年9月同金日成会谈时说:“什么叫现代化?五十年代一个样,六十年代不一样了,七十年代就更不一样了。”睁开眼睛看世界,“最近我们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结论是:“我们一定要以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作为我们搞现代化的出发点。”为此,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1978年9月13日至20日,邓小平在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着重就如何加快工业化建设速度和改进企业管理体制进行调研,其中阐述了改革的总要求、理论依据以及改革的精神。在调研中,从端正思想路线出发,他提出对特定历史背景下推广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运动,不能盲从,要看实践的效果。

在东北我们学习苏联经验搞了几十年工业化建设,这条道路怎么样?根据多年实践经验,他指出我们要走又快又省的专业化协作生产的道路,“不要走小而全、中而全、大而全的道路。这是苏联的道路”。他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明确批评:“从总的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发展。”因此,他提出了改革的总要求:“总的说来,我们的体制不适应现代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要求。过去讲发挥两个积极性,无非中央和省市,现在不够了,现在要扩大到基层厂矿,要加强基层企业的权力。”改革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理论。9月16日,邓小平在长春听取吉林省委负责人汇报后说:“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慢,那就没有优越性,这是最大的政治,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

他以深深的忧患意识指出:“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改革有彻底的革命精神。9月18日,邓小平在视察鞍山钢铁公司时说:“我们要在技术上、管理上都来个革命,发展生产,增加职工收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后,一定要按照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先进的经营方法、先进的定额来管理,也就是按照经济规律管理经济。一句话,就是要革命,不要改良,不要修修补补。”以革命的精神进行改革事业,就是要有闯劲,不能当懒汉。邓小平反复强调:“大大小小的干部都要开动机器,不要当懒汉,头脑僵化。”没有革命的精神就难以适应新形势:“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春潮涌动,万象更新。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艰难的开拓整装启程。在这次调研中,邓小平开始考虑如何结束以“抓纲治国”为指导的揭批运动,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9月17日在沈阳军区调研时第一次提出要适时结束运动。9月20日在天津调研时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如果有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的单位运动搞好了,就可以转为搞业务,搞久了不行。这是全国性的问题。”

回到北京后,邓小平对总政提出这个问题。军队在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问题上起了带头作用。接下来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时、果断地结束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同时,完全同意邓小平关于发扬经济民主的论断,提出改革现有权力过于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新要求。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选学03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与世界社会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长壮大于汹涌澎湃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有利形势,各国革命人民的声援与帮助,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支持和借鉴。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和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也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极大地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在彼此交织、相互激励的进程中,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始于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融汇于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一个拥有世界近1/4人口的东方大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之路,并和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一起形成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远弱于西方资本主义力量的20世纪中叶,对国际共产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十分巨大的影响。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胜利、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伟大胜利,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还沉重打击并彻底瓦解了帝国主义及其殖民体系,有力促进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大大增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深刻改变着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鼓舞了世界人民和革命力量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信心和决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共产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既有凯歌行进的大发展时期,也有遭遇严重曲折和挫折的低潮时期。一方面,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需要借鉴苏联经验进行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照搬苏联经验、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总结自身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变化和人民的期待,吹响社会主义改革的号角,党和国家的发展迈入新的征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掀起改革的浪潮。遗憾的是,这些国家选择了错误的改革路线,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发生执政党垮台、社会制度演变、一些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世界社会主义由此陷入新的低潮。社会主义国家由原先的15国锐减为5国,幸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遭遇严峻挑战。西方国家的共产党有的解散,有的改名换姓,亚非拉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严重挫折。国际上马克思主义“失败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甚嚣尘上,许多人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聚焦中国,关注这个现存最大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抵挡住苏东剧变的冲击。在此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仅成功抵御了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巨大威胁与挑战,坚守住了社会主义阵地,而且稳步推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稳住了世界社会主义的阵脚,而且极大增强并坚定了世界众多人士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乘风破浪,经过40多年的奋斗,成功开辟了一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的宽广道路。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正是在这个宏大复杂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0周年


版权所有:yh86银河国际(China)官方网站|BinG百科 网站:www.yhhls.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