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 粮 软 糯 裹 甜 香
一 家 齐 聚 品 团 圆
节
日
由
来
The Lantern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民
间
习
俗
The Lantern Festival
吃汤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闹花灯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是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舞狮子
元宵节各地还有舞龙的习俗。龙一般由竹木、彩纸、布等扎成,节数为单数,长达数丈,节内能燃烛的称为“龙灯”,不能燃烛的称“布龙”。舞龙时,领舞者手持龙头,数十人举起支撑龙身的木棍,紧随其后,整条龙在鼓乐声中沿着规定的路线和队列奔跑。龙就像活了一样,威风凛凛,民间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节元
日
传
说
The Lantern Festival

汉文帝平乱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扶其子登基,后来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吕后病死后,吕氏家族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最后彻底平定“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即“元宵节”。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相传东方朔在御花园发现宫女元宵因无法和家人见面准备投井自杀,深感同情,保证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他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陷入一片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扔下一张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的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一看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东方朔。东方朔便提出让宫女做火神君最爱吃的汤圆,在十五晚上焚香上供,敬奉火神君的主意。再让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造成满城大火的假象瞒过玉帝。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宫廷人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长安城里家家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与元宵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元宵节”。
元
宵
诗
句
The Lantern Festival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杨广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十五夜观灯》
(唐) 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元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上元竹枝词》
(清) 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欢度元宵
祝您在元宵的软糯香甜中
感受团圆的欢乐~